什么是弱视?眼球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视力减低称为弱视,弱视由于发生的较晚,很少能在2~3岁时发现,因此常常影响治疗效果。那么弱视到底对儿童有什么影响呢?
临床上对于弱视的诊断是单眼或双眼矫正后的视力仍低于0.9,有时虽然经过治疗视力仍不能有明显的改善,这是由于弱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弱视的标准:矫正后视力低于0.9。其中轻度弱视的视力为0.6~0.8;中度弱视的视力为0.2~0.5;重度弱视的视力≤0.1。
有些人常将弱视与近视混淆来看,这是不对的。那什么是弱视呢?弱视是指尽管佩带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者。这种患儿除戴镜外,尚须进行弱视的矫正治疗。而近视者则在戴上眼镜后视力即可达到正常视力,不用其他治疗,只有随着年龄的长大才有些度数的增加。因此从治疗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斜视是指双眼球的位置不正。按双眼球位置的关系来分,可以分为外斜、内斜、上斜、下斜。按斜视发作时间来分可以分成规律性斜视、周期性斜视、间歇性斜视等。
发生在4岁以下小儿的多为恒定性斜视,由于大脑皮质经常主动地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长时间的抑制形成弱视,而且这种弱视有着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这种视觉抑制越快,继而弱视的程度越深。
弱视中最常见的是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上面讲的概括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斜视是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
弱视不仅能引起斜视也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由于立体视觉的丧失,尤其严重的是影响正常生活。
以上是由大开眼界视力健康训练中心专家为大家讲解“什么是弱视?弱视到底对儿童有什么影响”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