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患儿所关注的疑问。散光是眼科中的常见的眼病,不但给孩子的健康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做好预防散光之前先了解散光是怎么回事的原因。下面就请大开眼界专家针对于“散光是怎么回事”做详细的介绍。
散光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并不聚为单一点,而是散开的许多光像。众所周知,要获得清晰的照片,照相时必须使物像精确地聚焦于底片上。同样,在正常情况下,来自5m或5m以外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结构,其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样才具有正常的视力。这一理想的屈光状态谓之正视眼。如果眼球的前后径长度异常或屈光系统中某一处的屈光力发生改变,焦点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或后,此即所谓近视或远视。这种情况是指在各个子午线方向所发生的屈光力虽有改变,但改变值都相同。若各子午线方向的屈光力各不相同,那么,在视网膜上无论如何也不能聚焦成一点,而是一条线。
焦点散开的原因:那是因为眼球不够圆的缘故。其原因包括了晶状体、角膜等密度不均或表面凹凸不平所致。因此绝大数人的眼球都不可能刚好那么圆,完全没有散光,通常只是程度较轻的差别罢了。据研究,散光常因不良的用眼姿势而加重。例如躺着趴着看书,甚至斜眼或眯眼看东西,都会造成眼皮不当的压迫眼球,而影响其正常的发育,所以戒绝坏习惯才是防止散光、杜绝近视的做法。而这些习惯也常是近视的原因,因此有些人以为近视会造成散光,其实两者没有关系的。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眼睛屈光不正的约占25%~30%,同样伴有散光的发生,也就是说,有不少青少年既有近视,又有散光存在。散光有一定的遗传性。
仔细分析引起散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a、曲率性散光:为角膜弯曲度发生异常变化引起。如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与屈光力最小的子午线互相垂直,则引起规则散光,多为先天性,而且散光度数较大。如为角膜表面不规则变形、弯曲不平,在视网膜上无法形成焦点,则称为不规则散光,如角膜外伤性瘢痕、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
b、偏心性散光:以前多见于晶体移位,如先天性偏斜、晶体半脱位等;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增多,临床也可见因PRK、LASIK手术光斑偏离光学中心引起的散光。
c、屈光率性散光:为晶状体各部的屈光指数发生变化所致。散光度数一般比较小,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发生水隙、羽毛状混浊,造成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都可形成散光。
散光可根据屈光情况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是指各子午线的弯曲度不一致,用一般柱镜无法矫正;规则散光是指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柱镜矫正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其中规则散光又可分为:a、单纯近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
b、单纯远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c、复性近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前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d、复性远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后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e、混合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一条是在视网膜前成像,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无论是近视还是远视,许多人在配眼镜时只注意镜片的度数,对散光却莫不关心。因此,不少眼睛近视的人戴上眼镜以后仍会感到看东西模糊,必须眯起眼才能看清一些,而且看书久了眼眶往往胀痛,找医生检查,方知是散光。
散光的症状主要有视疲劳、眼酸痛、头痛等。视物模糊,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低度者视力较好,高度散光视野明显减退。由于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患者为了看得清楚一些,常常把眼睛眯成一条细缝。许多患者不明其中的道理,常常抱怨自己的眼睛度数配低了。视力训练专家建议:如果视力减退,又有视力疲劳症状,应进行散瞳验光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准确地获知散光存在与否,散光的程度如何,同时亦可检查出有无合并近视或远视,并可根据验光的结果配戴眼镜进行矫正。近视或远视可与散光同时进行矫正。目前来说,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配戴眼镜来解决散光问题。治疗方法:轻度的规则散光,如无视疲劳或视力减退,则不必治疗;如果出现视疲劳及视力减退,尽管度数不高,也必须用圆柱镜矫正,而且须经常戴用。如果圆柱镜度数过高,患者不能立即接受,可先给予低度矫正,以后逐渐增加圆柱镜片的度数。治疗应以既提高视力,又能耐受,不头晕、不恶心为原则。不规则散光矫正起来比较困难,疗效常不满意,可试戴隐形眼镜,部分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预防事项:用眼卫生、配戴合适的眼镜、防止眼睛疲劳。
小贴文:
散光类型中的顺规散光你了解多少?http://www.8860.cn/news-detail-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