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肌处于非调节状态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的眼,称为远视眼。那么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您知道么?由视力恢复专家与您分享。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轴性远视:在远视眼中最常见,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它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毫米,处于+2.50—+4.00D的远视状态,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1-3岁+0.50D—+1.50D,5岁还有90%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16岁则减少到50%,但因度数较低,处于调节范围之内,一般不会感觉到。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一般眼轴较短的程度并不很大,很少超过2毫米。按照眼屈光学计算,每缩短1毫米,约代表3D的改变,临床所见的远视因而多在+6D以内,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有的甚至会高达+24D。
(2)曲率性远视: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扁乎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的。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应事先给病人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屈光率性远视: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
(4)病理性的远视:在病理性发育不正常中眼的前后轴变短,例如小眼球,其远视程度甚至还会超过+24D,眼肿瘤或眼眶的炎性肿块可使眼球后极部内陷并使之变平;球后新生物或球壁组织水肿均可使视网膜的黄斑区向前移;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可以由视网膜剥离所引起,这种剥离所引起的移位,甚至可使之触及晶体的后面,其屈光度的改变更为明显,这些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从上述可以了解到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关于远视眼的危害,其实不必近视差,所以发觉得了远视,应及早到专业的矫正视力机构检查或矫治。
延伸1:点击查看→保护视力的方法
延伸2:点击查看→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
随机推荐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由视力恢复专家与您分享
2013年05月23是 新闻类别:保护视力
相关文章
- ·【配镜常识】目前制造镜片的有机树脂有哪几种?
- 2014-01-23
- ·【戴镜常识】戴针孔眼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
- 2014-01-23
- ·【配镜常识】处方太阳眼镜适合屈光不正患者使用
- 2014-01-23
- ·【戴镜常识】运动接触镜的特点有哪些?
- 2014-01-23
- ·【戴镜常识】戴角膜接触镜引起眼睑并发症的有哪些?
- 2014-01-23
- ·【戴镜常识】戴角膜接触镜可引起哪些结膜并发症?
- 2014-01-23